QR
曾祖华
search
曾祖华

中国传统文化,书法文化,形体结构

2020-4-5

书法要讲究一点汉字的形体结构。赵孟频说: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工。”所谓“结字”,就是汉字本身的结构要求。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,形成了不同的书体。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系统文字是甲骨文。此后,汉字在使用过程中,不断简约化和规范化,最终形成了以楷书结构为规范的通行的汉字应用系统。在这个演化过程中,隶书是一个关键的转折。它把过去书写中“随体诘屈”的象形意识,改变为以点画为主的表达意识。当然,这种变化是逐步完成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汉字书写日益注重线条的变化和运用。而在形体结构上,也逐渐固定下来,形成了书写的规范化。

结字
那么,作为结构的要求来说,要注意哪些?最基本的一条,当然是做到准确。准确的要求有两方面,一是字形准确,就是要写得对,要按照汉字书写的规矩来写。就现在的一般情况来说,楷书的书写问题不大,但其他书体的书写,就要特别下些工夫。像小篆以前的各种书体,要记住字形,注意其中的时代区分和细微差别,否则就很容易写错。行、草书也有这样的问题。二是各部分安排要合理,要协调。
这就是古人说的,结字首先要“平正”。汉字是方块字,大部分的字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。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大小,笔画长短轻重的处理,都要做到平衡协调,才能算是符合结构“平正”的要求。这就像盖一座房子,各部分的大小、方向,梁柱的粗细、长短,都要做到配合协调、整体稳定,才能给人以美观的感觉。所以古人才说,写字不知道结构,写出来就不成样子。

小篆
当然,结构协调了,达到了准确、平正的要求,这只是最基本的。进一步还要有所变化。这是对结构的更高要求。这个变化,在汉字的书写中,往往表现为一种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。古人对汉字书写中的这种变化,有一些很精辟的总结,譬如说奇正、疏密、主从、虚实、收放等各种情形。唐代有一位书法家叫孙过庭,他写了一篇书法理论文章《书谱》。其中就讲到初学之时,要求平正:掌握了平正的要求,就要追求一种奇险的变化;知道了变化,再回到平正的要求上来,达到平正和奇险的协调统一,这样才能达到成熟老练的境界。
这种奇正相生的思想,正是书法结构中变化的精髓。了解了这一点,书法创作才可能达到神妙的境界。结构的最高境界是自然,就像姜夔说的,要按照字的自然状态来写,不要掺杂自己的强力追求才好。汉字的笔画、字形差异很大,写出来就应当符合文字本身的结构特点。如果强求一律,就是“状如算子”,写得死板一致,像计算用的筹码一样,这是古人最忌讳的。“状如算子,便不成字”,就是因为它过于人工化,失掉了自然的本真面貌。

书谱
除用笔、结字外,书法创作还要讲究章法。用笔、结字主要是一个字的书写,章法是就一篇字说的。 每一个汉字都是独立的形体,要多个字的组合才能够成为一篇书法。这就有了对一篇字的整体要求,这就是章法,也称为“分间布白”。章法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格式,但有处理的基本原则。具体说来,章法实际包括两方面:一是一行字的书写,要有“行气”,就是一行的每个字之间要协调配合,错落有致,又要笔势贯通,映带而生,构成一个小的有机整体;二是行与行之间的组合,要有章法,即整篇一气贯注,互相照应,布局合理,空间(“白”)与文字(“黑”)互相补充,相映成趣。
另外,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要有落款,就是签署书写者的姓名等内容,也要与整体书法作品的要求一致。加盖图章也要讲究,不可随意。这样形成的一件书法作品,就会通体协调,章法上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。但是,章法不是拼凑起来的。它需要书写者在书写之前,根据书体、书写内容、书写条件和要求等方面因素,经过仔细考虑,做到胸有成竹,然后动笔,一气呵成,这样才能做到精神凝聚、章法安善,取得比较好的效果。

书体
在书法作品中,章法呈现出多种面貌,有的疏朗,有的茂密,有的整齐,有的错落,各各不一,千差万别。影响章法的,除了书法作品用途的差别之外,首先是书体的不同。不同书体有不同的书写特点,章法的安排就会很不相同。像篆书、隶书、楷书等书体,字各独立,与行书、草书等注重连带的书写特征差别很大,在章法安排。上就是完全不同的面貌。实际上,各种书体之间的章法安排,即使同一书家,也是很不一样的。看一下唐代书法家怀素的《自叙帖》和《论书帖》,这两件作品分属于大草和小草,大家应该不难体会到章法上的差别。

自叙帖
但影响章法更重要的因素,则是书家个人审美观点和书写习惯的不同。这种个人因素的影响就体现出一种个人风格、个人面貌。比如同样是唐代的楷书,褚遂良和颜真卿的章法就差别很大。褚遂良表现出较为疏朗的风格,字与字之间距离较大:颜真卿则体现出较为绵密的风格,字与字之间间距较小。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章法安排。五代时杨凝式《韭花帖》的章法安排也与其他人的书札很不相同。
不管章法有多少变化,只要处理好了分行布白、顾盼照应的关系,就是一件合乎章法要求的作品。注意了用笔、结构、章法,才可以谈到书法艺术。对三者有一个较好的把握,整件书法作品才会表现出一定的水平,有一定的气韵和神采。气韵和神采是人们的审美感知。但有神采的作品,一定是一件活的、有生命力的作品。

搜索中心

×